王计兵:赶时间的人

【人物名片】(钟茏浩)

王计兵,笔名拾荒。生于1969年,江苏徐州人。1988年辍学打工并接触文学创作。1992年发表部分小说作品,此后因故25年间停止投稿,但未停止创作。2017年重新发表诗歌作品,2018年入职外卖骑手,2023年登上《百科人物》封面。至今已创作诗歌作品5000余首。因被央视新闻、新华社等媒体广泛报道,而被网友称为“外卖诗人”。著有诗集《赶时间的人》《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》。

【名人语录】(钟茏浩)

①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,只有一站和下一站

②生活给了我多少积雪,我就能遇到多少个春天

③伸手不见五指时仍有星星在闪耀,生活之重从不重于生命本身

【人物特写】

【特写A】 不畏苦难 沉迷写作 (蔡米棋)

王计兵一直没有放弃文学,希望从中找到出路。哪怕是在河里捞沙,成天到晚泡在水里,沙子会像砂纸一样擦过他的身体。一天工作会让他手脚渗血,像“撒上了辣椒粉的那种火辣辣的疼。” 王计兵曾说,这是他人生当中最痛苦的日子,读书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。他用买冬衣的钱,在集市上买回几蛇皮袋的旧书来看。1992年,他的小说处子作《小车进村》在一家杂志上发表,后续又有多篇小说刊登。一个光明的未来似乎已经在向他招手。他开始想象着,写一个长篇出名,成为专职作家。现实终究不是文学。与粗粝的现实相比,文学有时候会显得很轻。王计兵沉迷于写作,疯狂投入文学的状态,在当时没有得到周围人的理解。尤其是,他写的一个二十万字小说手稿被父亲用火烧掉。冷静之后,王计兵意识到,虽然自己不会放弃文学写作,但前提是他得先照顾好现实生活。从此,王计兵的写作开始进入地下状态,在不耽误干活的前提下写,尽量不让家人知道。他重点把文学当成一种精神世界,兴趣爱好。“我没别的爱好,唯有写作是我生命的爱好。”王计兵说。(431字)

适用主题:坚韧不拔

【片段速写A】(蔡米棋)

在繁忙的都市角落,王计兵的身影显得格外执着。尽管日复一日的工作让他疲惫不堪,但他从未放弃过手中的笔。每当夜幕降临,城市的喧嚣渐渐平息,他便会点亮一盏小灯,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。他的书桌上堆满了稿纸和书籍,每一页都记录着他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。虽然工作艰苦,生活压力巨大,但王计兵总是能在忙碌的同时坚持不断写作。对他来说,写作不仅是一种表达,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。在那些寂静的夜晚,王计兵用文字描绘着生活的点点滴滴,无论是喜悦还是忧愁,都在他的笔下生动地展现出来。他的作品充满了真实感和感染力,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。即使面临种种困难,王计兵也从未想过放弃。他知道,只有坚持下去,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他的作品,感受到他的情感。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,支撑着他不断前行。

【特写B】 工作灵活化 时间碎片化(张钧皓)

作为一位外卖员,王计兵不得不整日在大街小巷与车水马龙中来回奔波,没有多余的时间给他专门寻找灵感。但他通过灵活安排时间、利用碎片时间创作以及坚持文学梦想,成功平衡了工作与创作。他通常在送餐的间隙、等餐的时候或者休息时间用手机记录下灵感和关键词,留待空闲时再整理成诗,甚至是在等红绿灯时,都会随手拿起身边的烟盒、废报纸等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感。这使得他得以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记录下自己须臾间的灵感与思考,从而使他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作出大量优美的诗篇。

适用素材:合理安排时间/利用碎片时间

【片段速写B】(张钧皓)

在忙碌的工作间隙,王计兵总是能够找到片刻的宁静,进行他的文学创作。无论是在送外卖的路上,还是在等待顾客取餐的短暂时刻,他都会从口袋里掏出手机,记录下那些突然涌现的灵感和思绪。有时候,他会站在街头的一角,用手中的笔快速地在纸上书写;有时,他会坐在公园的长椅上,凝视着远方的天空,构思着诗句的韵脚。即使是在建筑工地上挥汗如雨的时候,他也会在休息的瞬间,拿起身边的烟盒或废报纸,将心中所想所感匆匆记下。这些碎片化的时间,对于王计兵来说,都是宝贵的创作机会。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,将这些零散的片段拼凑成一首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歌。正是这种对时间的高效利用和对创作的执着追求,使得王计兵能够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学天地。

【素材提炼】(郑俊宇)

他用一颗热忱之文学心,摇身一变成为了作家;他对时间的充分把控,只有三个字可以形容——碎片化。历经穷困苦难的时候,他依旧勤奋努力,与家人“斗智斗勇”真实于自我。他以一届外卖员的姿态,骑行于城市间的大街小巷,将时间碎片化,充分利用时间,获取精神上的满足,寄热爱于文学,领文学之奥秘。那里,有这一个文学作家的最纯净的热爱。碎片时间如零星,充分利用王计兵。